冬日清晨的阳光穿透云层,洒向了火麻地山脚,时下烟田冬耕已经结束,扬“翻”起航后的泥土散发着芬芳气息,在阳光照射下泛着耀眼的光芒,让秋收闲田瞬间焕发了生机和活力。
“来,你们看,这深翻好的三十多亩地就是我今年的‘致富地’,现在冬耕已经全部结束,可以安心准备后续的工作。”赵阳阳满怀喜悦地说。
赵阳阳,家住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杨柳井乡宝月关村,“踏实肯干、敢于吃苦、敢于尝试”是村里人对这个是80后烟农的忠实评价。
宝月关村广南县东南部,这里海拔适中、气温适宜,是“云南黄金走廊”生态特色优质烟区。村民以烤烟为支柱,大力发展农业种植经济,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养活了村里的家家户户。
赵阳阳一直以来靠着在县城里的水泥厂打工养活着一家人两个孩子,因为文化水平不高、没有什么技术和门路,出门打工活又累、离家又远,一年下来根本存不下几个钱。随着年龄的增长,家中老小的羁绊以及内心对家乡的深刻眷恋,最终他毅然决然地回到了这片生养他自己的土地,开始寻找他的“致富经”。
说起赵阳阳的烤烟种植之路,那还得回到两年前,在烟站技术员和村委会工作人员的协调帮助下,赵阳阳租到了合适的种烟地块,签订烤烟种植收购,走上了烤烟种植之路。
“从一开始的10亩到今年的30多亩,明年我打算种60亩,种植规模能达到这么大,多亏了好政策和好技术。”赵阳阳心怀感恩地说。
其实赵阳阳刚回来种植烤烟的时候对烤烟种植也是一窍不通,但他耐心地向烟站技术员学习,向村里的烤烟种植能手请教,谁家种得好就去谁家取经,潜心学习种烟技术,总结种植管理经验,仅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他就掌握了烟叶种植和烘烤的关键技术。
“烤烟种植不难,但要想种出‘黄金叶’,那还真得下一番功夫”。向周围人讲起他这几年积累的种植之道,赵阳阳得意地介绍道:“选择好地轮作种烟,加上把冬耕翻犁、绿肥还田和施用有机肥等技术搬进烟田,烟叶病害少,长势自然就好了。”
大田管理的阶段,赵阳阳根据烟草部门测定的土地肥力类别,按照烟站技术员开出的平衡施肥通知单配肥装袋,按照烟地的土质类别再把每一袋肥料配送到相应的地块。
在聊天中,赵阳阳说道,每年的烟叶采烤季节是他最忙的时候,不是穿行在烟地里,就是盯在烤房里,把烟站生产技术员教给他的成熟采收、科学烘烤、专业分级技术发挥得淋漓尽致。
“这次烤出来的烟叶好,你的技术关把握得恰到好处!”采访中,赵阳阳看着刚从烤房里取出的一杆杆金灿灿的烤烟,笑容溢满了黝黑的脸庞。
赵阳阳自信的说:“如果明年能扩大到种植60亩烤烟,预计会有快三十万的好收成,准备在村里建座新房子,日子也就越过越红火了!”
乡村振兴大潮下,像赵阳阳这样的返乡创业青年还有很多,一支有素养、懂技术、会管理的年轻新农人队伍正在乡村中逐渐发展壮大,他们用先进的思维理念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为农业发展注入新活力,为乡村振兴增添新动能。
赵阳阳展示烤后烟叶(资料图)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