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灰蒙蒙的天空飘着大雪,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咸丰县坪坝营镇板栗洼村一组烟农邢宗进停下冬耕的脚步,与爱人袁寿恩围坐在火炉旁,正在商量着如何提升烟叶质量,增加种烟收入的时候,杨洞村一组烟农朱绍艳打来电话,追问他什么时候能够赶着“铁牛”去帮他翻耕烟田。
已过不惑之年、勤劳肯干、上进心强的邢宗进是该县的一名优秀职业烟农。20世纪90年代,他跟随父母种烟,在技术员的指导下,学到一手种烟好手艺后。邢宗进用勤劳的双手,科学种植技术将地里的一片片绿油油的烟叶变成了“黄金叶”,在获得丰厚的回报之后,就把烟叶作为增收致富的当家产业来发展,一心要在科学种烟上下功夫、在挖潜增收上做文章,让致富奔小康的道路越走越宽阔。
近年来,邢宗进、袁寿恩夫妇把种烟面积保持在100亩左右,收入稳定在40万元左右,不仅修建“洋房”、买了小轿车,过上了令人羡慕的日子,还多次被咸丰县烟草产业领导小组授予“优秀职业烟农”荣誉称号。
然而,在去年的烟叶生产中,一场并不多见的暴雨将他家20多亩旺长烟田浸泡在洪水中,烟叶严重受灾。
“前几年,我家栽的每亩烟都能卖到4000块钱以上,而去年只卖了3200多一点。”烟田受灾,烟叶歉收,邢宗进的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不是滋味。
“3个孩子上学读书每年要花费近10万块钱,年迈、体弱的双亲治病也得用钱……”袁寿恩盘算着一年中少不了的开支,陷入了沉思。
正当夫妇俩一筹莫展时,负责该村烟叶生产的咸丰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坪坝营烟叶收购站杨洞磅组组长覃文华在结束一年收购工作后,急忙赶来为他们当参谋、出点子。覃文华建议邢宗进夫妇考虑投资购买一台大型旋耕机,在结束自家冬耕烟田生产劳动,再去为其他烟农提供专业化机耕服务以增加收入,弥补灾害损失。
夫妇俩听完后,立即行动在宜昌购买了一台大型旋耕机。
“这台新买的旋耕机平均每天能耕20多亩地,是小农机的3倍多。我家100多亩地最多只要一个星期就能耕完。”袁寿恩在心里打着如意算盘,“剩下的时间可以驾着‘铁牛’去帮别人耕地。”
“用这头‘铁牛’耕地不光速度快,耕地的深度至少也要比小机器深10公分呢。”在过往生产种植中,邢宗进深谙深耕冻垡地生“金”的道理:“大多数种过烤烟的人都晓得,冬天耕得深的地,春天烟苗进田肯长,少病虫害。”
据邢宗进介绍,他家住在咸丰县曲江和坪坝营两个镇的交界处,不少烟农听说他购买了旋耕机后纷纷找到他,请他帮忙耕地。加上覃文华的介绍,截至目前,已有7户人家定下了350多亩烟田的订单。
“冬天只需要花上近20天的时间就能把300多亩地耕完,按每耕一亩地只收100元块钱,就有3万五千多块钱的收入。”袁寿恩算着经济账:“‘铁牛’拓宽了我家的增收路啊!”
暂无评论内容